1. 目的

为防范因代码泄露、数据管控不规范引发的安全风险,保障公司核心数据资产安全及业务系统稳定运行,规范数据交互流程、明确权限管理边界,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,实现数据体系的稳定、安全与高效。


2. 适用范围

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业务部门(如经营部)与IT部门之间涉及生产环境和独立业务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及权限管理,涵盖以下场景:


3. 风险说明

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,需重点防范以下三类风险:

3.1 数据泄露风险

3.2 系统稳定性风险

3.3 权限失控风险


4. 核心管理原则

4.1 独立域隔离

为业务部门配置独立数据库和服务器,构建专属数据操作域,与生产环境核心数据和代码逻辑实现物理和逻辑隔离,满足业务需求同时隔离安全风险。
场景示例: 经管部在独立数据库中完成日常数据查询和分析,无需直接访问生产环境核心数据。

4.2 最小必要授权

数据权限仅开放满足业务需求的最小范围,严格限制超出需求范围的操作权限。
动态管理: 所有权限设定有效期,用后即回收,降低长期权限滥用风险。
场景示例: 若业务人员已具备独立域SQL编辑权限,则无需再申请生产环境权限;生产环境权限仅限IT人员用于系统运维或故障处理。

4.3 全流程管控

对数据交互流程实施全链路监控,确保操作可追溯、可审计。
场景示例: 每次生产环境权限开放需记录操作日志,形成审计报告,发现问题可快速追责。


5. 具体管理规范

5.1 权限申请与审批流程

5.1.1 提交申请

业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,需包含以下内容:

5.1.2 IT初审

5.1.3 多层审批


5.2 数据操作规范

5.2.1 操作前置要求

5.2.2 操作执行限制


6. 数据安全技术防护

6.1 加密与备份

6.2 监控与审计


7. 应急响应与违规处理

7.1 应急响应流程

  1. 发现数据泄露或系统异常时,操作人需立即暂停操作并上报IT部门;
  2. IT部门启动应急预案:隔离受影响系统/数据、恢复备份并追溯事件原因;
  3. 24小时内提交《应急处理报告》,同步知会业务部门及数据安全负责人及小组。

7.2 违规处理标准


8. 案例借鉴与实践


通过以上规范,构建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,确保公司核心数据资产的安全、稳定与高效运行!



附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