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目的

为防范因代码泄露、数据管控不规范引发的安全风险,保障公司核心数据资产安全及业务系统稳定运行,规范数据交互流程、明确权限管理边界,建立全流程管控机制,实现数据体系的稳定、安全与高效。


2. 适用范围

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业务部门(如经营部)与IT部门之间涉及生产环境和独立业务数据库的数据操作及权限管理,涵盖以下场景:

  • 数据查询、编辑和批量导出;
  • 数据操作权限的申请与审批;
  • 数据交互过程中涉及的传输、存储和安全控制。

3. 风险说明

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,需重点防范以下三类风险:

3.1 数据泄露风险

  • 风险描述: 生产环境及业务独立数据库中存储敏感信息(如客户资料、业务核心数据)。违规开放SQL编辑权限或操作不当,可能导致数据外泄、误删或篡改,损害公司声誉并引发法律纠纷。
  • 防控措施:
    • 严格执行“最小必要授权”原则,确保权限范围与业务需求匹配;
    • 数据操作全流程监控,异常行为及时告警;
    • 敏感数据加密存储与传输,定期验证安全策略有效性。

3.2 系统稳定性风险

  • 风险描述: 生产环境SQL操作直接关联核心业务逻辑,错误语句可能导致数据异常、业务报表错乱或系统崩溃,影响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。
  • 防控措施:
    • 重要操作需制定回滚预案并经双人复核;
    • 所有操作安排在业务低峰期执行,避免对正常业务造成干扰。

3.3 权限失控风险

  • 风险描述: 缺乏严格权限管控将破坏“分域管理”和“最小必要授权”原则,导致权限边界失控,增加安全事件发生概率。
  • 防控措施:
    • 动态化权限管理,权限到期即回收;
    • 定期开展权限操作审计,发现违规行为及时追责。

4. 核心管理原则

4.1 独立域隔离

为业务部门配置独立数据库和服务器,构建专属数据操作域,与生产环境核心数据和代码逻辑实现物理和逻辑隔离,满足业务需求同时隔离安全风险。
场景示例: 经管部在独立数据库中完成日常数据查询和分析,无需直接访问生产环境核心数据。

4.2 最小必要授权

数据权限仅开放满足业务需求的最小范围,严格限制超出需求范围的操作权限。
动态管理: 所有权限设定有效期,用后即回收,降低长期权限滥用风险。
场景示例: 若业务人员已具备独立域SQL编辑权限,则无需再申请生产环境权限;生产环境权限仅限IT人员用于系统运维或故障处理。

4.3 全流程管控

对数据交互流程实施全链路监控,确保操作可追溯、可审计。
场景示例: 每次生产环境权限开放需记录操作日志,形成审计报告,发现问题可快速追责。


5. 具体管理规范

5.1 权限申请与审批流程

5.1.1 提交申请

业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,需包含以下内容:

  • 申请权限内容(如生产环境SQL查询、独立域数据导出等);
  • 业务需求场景及必要性;
  • 权限操作的预计影响范围(如涉及数据范围、系统稳定性)。

5.1.2 IT初审

  • 核查业务独立域是否已具备满足需求的权限;
  • 若确需生产环境权限,评估操作风险(如数据泄露、系统影响),并形成《权限开放风险评估报告》。

5.1.3 多层审批

  • 生产环境权限: 需经IT负责人、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分管高管审批;
  • 独立域权限: 由IT负责人及业务分管领导审批,确保权限与业务需求匹配、风险可控。

5.2 数据操作规范

5.2.1 操作前置要求

  • 获权人员需通过数据安全培训,掌握操作规范及风险认知。
  • 关键操作(如生产环境SQL变更、独立域批量数据导出)需提前制定操作方案和回滚预案,并经IT技术负责人审核。

5.2.2 操作执行限制

  • 生产环境: 非必要不允许业务人员直接操作;IT人员操作需双人复核,重要操作安排在非业务高峰时段,并同步开启系统监控。
  • 独立域: 业务人员需按授权范围操作,禁止越权访问生产环境数据;操作后及时清理临时文件,关闭操作端口。

6. 数据安全技术防护

6.1 加密与备份

  • 核心数据(如客户敏感信息、业务关键配置)需采用AES、SM4等算法加密存储,传输需采用SSL/TLS协议。
  • 定期备份数据:生产环境采用全量+增量备份,独立域按需备份,备份文件存储在离线/异地介质,并每季度验证备份恢复能力。

6.2 监控与审计

  • 部署数据库审计系统,记录SQL操作日志(含语句、操作人、时间、影响数据量),实时监控异常操作;
  • 每月开展权限操作审计,形成数据安全审计报告,提交数据安全管理小组,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。

7. 应急响应与违规处理

7.1 应急响应流程

  1. 发现数据泄露或系统异常时,操作人需立即暂停操作并上报IT部门;
  2. IT部门启动应急预案:隔离受影响系统/数据、恢复备份并追溯事件原因;
  3. 24小时内提交《应急处理报告》,同步知会业务部门及数据安全负责人及小组。

7.2 违规处理标准

  • 轻微违规: 如越权查询、操作日志不全,警告处分,扣减责任人当月绩效10%-20%,并强制补考数据安全培训。
  • 严重违规: 如违规开放生产环境权限、导致数据泄露,解除劳动合同,涉及违法行为移交司法机关,部门负责人连带处罚(绩效扣减30%-50%、职务调整)。

8. 案例借鉴与实践

  • 腾讯: 数据脱敏与模拟验证,实现业务需求与安全风险的平衡;
  • 华为: 代码加密与分级管控,防止代码泄露及系统崩溃;
  • 阿里: 多租户隔离与全链路审计,成为生产环境权限管控标杆。

通过以上规范,构建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,确保公司核心数据资产的安全、稳定与高效运行!



附件:

  File Modified
Microsoft Word Document 数据安全管理规范.docx Jun 27, 2025 by 蔡晓明

  • No labels